设为首页 | 加入收藏
  首页
当前位置:首页>>检察文化
【检察文苑】宋金璐:以笔为盾 迎风而立
时间:2025-06-10  作者:  新闻来源:  【字号: | |

初读莫言先生的《不被大风吹倒》,我仿佛在字里行间触碰到一股倔强的力量。这不仅是一封给青年的回信,更是一本蕴藏人生智慧的启示录。书中那句“风可以吹走一片树叶,却吹不走一只蝴蝶”让我反复咀嚼,而爷爷在狂风中挺立的身影,更像一帧永不褪色的画面,烙印在我的职业起点上。

作为一名刚从汉语言文学专业毕业、考入检察院宣传岗位的新人,我带着对文字的信仰和法律的好奇踏入这片领域。然而,现实很快给了我一场“狂风”的洗礼——如何将文学的表达转化为法治的传播?如何让专业的检察术语“飞入寻常百姓家”?这些问题像无形的风墙,让我在最初的宣传工作中中寸步难行。


记得第一次撰写关于网络赌场案件的普法故事时,我以文学创作的惯性洋洋洒洒写下三千字,比喻迭出、辞藻华丽。但领导的反馈像一盆冷水:“专业术语堆砌,群众看不懂;重点模糊,普法效果弱。”那一刻,我站在办公室的窗前,看着楼下的树木被风吹得东倒西歪,忽然想起莫言先生的话:“风越狂,越要站稳脚跟。”


于是,我开始像书中的爷爷一样躬身对抗这场“风”。我重新审视自己的工作,深入研究各类优秀检察宣传稿件,学习如何用简洁明了的语言阐述复杂的法律问题,如何突出案件重点,吸引大众关注。在这个过程中,我不断向身边经验丰富的同事请教,学习他们对检察工作的理解,对宣传角度的把握。经过反复修改,那篇稿件最终得到认可,并在公众号发布后获得了不错的阅读量。那一刻,我深刻体会到,只要有不被大风吹倒的信念,勇于在困境中摸索前行,就一定能战胜困难。


现如今,我依然会在工作中遭遇“狂风”:短视频时代如何让严肃的检察话题“破圈”?怎么打造精品检察故事?但《不被大风吹倒》早已给了我答案:风的存在不是为了摧毁人,而是为了让人学会站立。我开始尝试用“检察微视频”解读反诈案例,把不起诉决定书背后的司法温情写成引人共情的故事,学习着如何创作出更有深度的作品...


合上书页,我总会想起书中那个逆风而行的背影。现在的我,依然是一个在法治宣传路上蹒跚学步的新人,但莫言先生的文字让我懂得:真正的成长不是等风停,而是在风中长出更坚韧的骨骼。未来,愿自己既能以专业为“剑锋”,精准斩断谣言与误解;又能以法律为“剑柄”,让法治之剑传递温度。当公平正义的光芒通过我们的笔与镜头,穿透信息的迷雾,照进市井巷陌的每一个角落时——这大概就是“不被大风吹倒”最生动的诠释。


(作者:西华县人民检察院 宋金璐)


案件信息公开网
周口检察微博群
周口检察微博 周口检察微博
周口检察微信 周口检察微信
【数字检察】太康检察:跨...
【数字检察】全市普通犯罪...
【数字检察】市检察院召开...
【数字检察】全省检察机关...
【数字检察】国家重点研发...
版权所有:周口市人民检察院
技术支持:正义网  工信部备案号:京ICP备10217144号-1
本网网页设计、图标、内容未经协议授权禁止转载、摘编或建立镜像,禁止作为任何商业用途的使用。